论坛上有个苗大师,前些时整出个“新痛苦指数”来,有点水土不服,被人大的一帮学生给批回老家去了。中国人不爱痛苦,喜欢幸福。本人喜欢赶时髦,最近流行“新常态”---不以GDP论英雄,那“新常态” 可能就是要适应新形势,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要目标了。既然如此,我就想建立一个“幸福指数”,用来考核政府绩效,也好观测老百姓的生活状态。 各国都有自己的特点,结合我国实际,我先抛砖引玉地提出不成熟的观点,供大家批评指正。 “幸福指数”主要包含两方面生活内容,一是物质生活,二是精神生活。 即: 幸福指数=∑(物质生活指数)+∑(精神生活指数) 我先献丑地提几条: 幸福指数=(人平工资增长率-消费价格指数+房贷指数降低率)+(人均旅游消费增长率+人均文体消费增长率) 注:房贷指数降低率=(前期还款指数-后期还款指数)/前期还款指数。 还款指数=人均年还款数/人均年收入。 结果讨论:如果算出结果是正数,则为幸福,越高越幸福。如果算出结果是负数,则为痛苦,越负越痛苦。如果算出结果为零,则为延续上期状况。以此评判优劣。 我们可以不关心GDP,但不能不关心CPI,更不可能不能不关心我们的生活是否幸福。论及此事,由于本人水平有限,还望经济学家论坛网友积极参与讨论,以活跃经济学家论坛气氛,不断完善经济学理论,共同提高学术水平。
|